手机病毒业“抱团”
0000-00-00 00:00:00
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受到“井喷式增长”的手机病毒严重威胁。根据报告,今年第二季度植入手机病毒软件接近去年全年总数,而经济较发达、智能机用户较多的沿海省份成为手机中毒密集爆发地。随着手机病毒猖獗发展,“制毒、投毒、售毒”一条龙运作的产业链越来越成熟,令许多消费者蒙受损失,而运营商也因此承受了很多扣费争议的压力。专家指出,恶意软件、手机吸费等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价值百亿元,已经严重威胁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切实利益。
据《钱江晚报》报道,一网友手机在下载安装一些常用软件后就莫名其妙的欠费了,打印话费详单后发现,被扣了许多点播阅读业务信息费。金山手机安全专家调查后发现一款名叫Andriod.Troj.FakeSysApp.a手机病毒,病毒作者用巧妙的方式,实现了点播业务订购和扣费,而用户完全不知情。
类似上述手机“恶霸”事例频频发生,令许多消费者蒙受损失,而运营商也因此承受了很多扣费争议的压力。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,手机病毒的技术和等级也是“突飞猛进”毫不示弱。现在的手机病毒发送的扣费短信指令、端口号、发送时间等均能根据用户所在地区、SIM卡所属运营商进行精准的扣费配置,并可以随时更改。更“高级”的是,现在的病毒技术还能轻易删除用户手机相关的扣费回执记录,包括运营商发送给用户的扣费短信、WAP上网记录等。
“一条龙”式的产业化运作让手机病毒赚钱更容易,危害逐渐扩大。目前大批制作恶意软件的黑客已和相关的非法SP公司形成紧密的“合作关系”。此外,为获取分成,很多渠道销售商也参与其中。另据监测报告显示,今年第二季度以来,手机制毒者加大了对恶意扣费类手机病毒的投放数量,同时手机病毒攻击手段的多样化,使得制毒者或制毒机构攫取利润变得更加容易。
手机病毒吸费的重要形式除了垃圾短信暗自订购业务,还有跑流量的恶意软件。据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副教授史广顺介绍,跑流量的恶意软件牟利与垃圾短信类似,这些软件同样是由第三方开发者而不是电信运营商提供。另外,还有一类恶意软件时窃取用户私人信息,然后打包卖给市场营销推广公司。
手机病毒在利益的驱动下急速增长,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手机病毒攻击的新目标。
众多无辜扣费的事例提醒消费者必须警惕手机吸费陷阱,而逐步完整的手机病毒产业化运作则警醒大家,移动互联网安全亟待有力的管理和保障。